2023年,食品行业“热气升腾”。

  预制菜接住了过往的热度,政策端、企业端等升温,却也在C端遇挑战;县域食品产业发展迅猛,“一县一特”持续涌现;河南作为食品大省,食品工业换道领跑动作不断,全国出圈;阿斯巴甜、日本核污水排放等突发事件,牵动消费者情绪;茅台、锅圈等行业巨头,一举一动都是热点……

  回头望,我们梳理了2023食品行业几大事件。向前看,我们共展望2024。

  预制菜的起伏线

  2023年开局,预制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抢占市场,多地反应迅速。河南、湖南、山西、广东、四川、湖南、辽宁等多地发布政策,明确支持预制菜发展;各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榜、预制菜企业竞争力百强名单、预制菜品牌百强榜、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等各种榜单发布,刺激着市场,百舸争流千帆竞。

  根据2023年三季度报数据,预制菜已成为部分食品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安井、千味央厨、三全、味知香、龙大美食等多家预制菜龙头企业营收表现向好。

  炒热这盘菜,还需要终端消费者的参与。2023年,预制菜在C端市场遇坎。

  9月份,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被热议,因担心预制菜的营养、卫生问题,预制菜遭到了部分家长的抵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与此同时,饭店用低成本的预制菜代替现制菜肴,也被不少网友吐槽。

  预制菜被热议,无疑对预制菜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契机。

  今年,广东、上海、河南、四川、新疆等地发布多个预制菜标准。目前,河南已经陆续发布了土豆牛肉、红烧肉、梅菜扣肉、扣碗、黄河鲤鱼、红焖羊肉等十余项预制菜团体标准。

  锅圈IPO通关,老乡鸡、德州扒鸡等撤单

  2023年,食品企业IPO,有品牌通关,更多企业撤单。

  11月2日,一站式火锅、烧烤、生鲜以及预制菜品牌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港交所。数据显示,锅圈2020年至2022年营收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71.74亿元,门店破万家。

  作为中国领先且快速增长的“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锅圈向消费者提供即食、即热、即煮和即配食材,并专注于在家火锅和烧烤产品。其主要通过实体门店和线上电商结合的方式销售产品,产品组合包括八大类别,涵盖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品、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西餐及零食,达700多个SKU。

  同在吃喝赛道,其他品牌IPO之路多坎坷。8月28日,拟冲刺上交所主板的老乡鸡IPO突然终止,形式上是公司及保荐人主动撤材料。9月份,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撤回IPO上市申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八马茶业、阿宽食品、老娘舅、德馨食品等多家食品相关企业撤回IPO。

  今年年初,主板IPO“红绿灯”行业限制政策流传,食品、家电、家具、服装鞋帽等相对传统、行业壁垒较低的大众消费类企业、从事快销餐饮连锁业务企业、涉疫企业等行业企业上市受限,似加大消费型企业IPO闯关的难度。

  阿斯巴甜和日本核污水排放入海

  食安话题永远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内容之一。

  食品安全首先是基于原料安全。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将阿斯巴甜归为2B类可能致癌物。世卫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则发文,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近年来,代糖市场增长明显,尤其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元气森林等品牌旗下无糖、代糖产品受热捧。目前,关于代糖的食品安全标准仍存在争议,消费者选择见仁见智。

  8月份,日本启动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核污水排放入海计划,根据海关总署8月24日消息,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当日,国联水产、好当家、中水渔业、獐子岛等股价涨停,一些主营业务涉及盐的上市公司股价也纷纷上涨。

  此后,多家涉及水产养殖业务的企业对日本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影响进行了回应。餐饮端受到更大影响。据多家媒体走访报道,各地日料店首当其冲,出现营业额明显下降情况。

  年轻人消费“白酒+”

  年轻人不喝白酒?但年轻人消费“白酒+”。

  9月4日,茅台与瑞幸推出联名咖啡“酱香拿铁”,单杯定价38元,券后售价为19元一杯。当日,“酱香拿铁”多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单品首日销量突破542万杯,单品首日销售额突破1亿元。十天之后,茅台又与德芙推出售价39元的酒心巧克力,网购平台上线一分钟后售罄。

  切入新消费赛道,茅台在2022年5月就与蒙牛联合推出新产品“茅台冰淇淋”。今年5月29日,茅台集团董事长丁雄军在茅台冰淇淋上市周年庆典上宣布,茅台冰淇淋销量近1000万杯。按均价60元/杯的价格来算,仅茅台冰淇淋一年创造的销售额便达6亿元。

  对于茅台的跨界,丁雄军之前曾表示,茅台冰淇淋不是简单的消费商品,而是一个战略级产品,是培育年轻消费者茅台酱香口感,推动茅台品牌年轻化、时尚化的重要抓手,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茅台的未来。

  河南下达1.3亿元培育食品产业新业态

  绿色食品是引领农业绿色转型的“排头兵”。

  为支持河南绿色食品企业发展,助力加快建成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今年,河南省财政下达农业产业发展资金13039万元,综合运用财政贴息和奖补政策工具,助力培育食品产业新业态。

  其中,9539万元用于对河南花花牛乳业、河南麦佳食品等160家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贷款予以贴息;3500万元用于对河南固佳食品、河南省农都农业等35家预制菜创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予以奖补。同时,相关资金由市县直接拨付到企业指定账户,进一步提高拨付效率,确保资金直达、红利快享。

  在政策端,2023年,河南发布《河南省关于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作为《河南省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计划》《河南省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配套支持政策,其中提到,支持绿色食品企业提质增效,支持绿色食品企业科技创新,加大绿色食品企业金融支持,强化土地和人才保障等。

  7月,河南食品产业领域里高规格的盛会——2023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院士领衔,省内外超千名食品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参与,激发产业新动力,为河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赋能。

  食品工业向县域,一县一特正当时

  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资源禀赋优势的发挥。今年以来,各地县域食品工作发展迅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意识加强,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2月,共建通许“中国酸辣粉之都”揭牌仪式举行,以丽星食品为龙头,通许培育出了规模达20亿元产值的酸辣粉产业集群。

  8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温县“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温县为广西螺蛳粉提供90%的核心原料,为河南酸辣粉提供80%的料包,为全国超过3000个品牌提供产品研发服务,推动螺蛳粉、酸辣粉、粉面菜蛋、肥汁米线、麻酱米线等数十个品类成为全国爆款。京华、立达、品正、香曼等企业年产调味料20万吨,“天下调味出温县,温县调味卖全国”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11月,赛迪研究院发布《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研究》出炉,原阳县在全国预制菜基地中位居第四位。原阳将预制菜确立为县域经济第一产业,围绕园区、政策、标准、创新、基础、原料、贸易、招商、宣传九大平台,原阳县全面铺就预制菜产业发展“快车道”。

  从田间到餐桌,食品企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新力量

  地域美食产业化为食品工业、地方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麦当劳、良品铺子、巴奴、蜜雪冰城等企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探索更多新模式。

  3月,麦当劳中国携手九大供应商宣布启动“麦当劳中国再生农业计划”。这是首个由餐饮产业链联合推动的农业绿色发展探索,“麦当劳中国再生农业计划”不仅开启了其整个全产业链的升级,对于支持国内乡村振兴及上游经济也有着非常好的加持作用。

  4月,良品铺子云南野山笋(筇竹笋)原料基地揭牌,来自云南大关县海拔1800—2000米原始山林里的筇竹笋正变身高品质零食走向国内外市场。良品铺子与昭通形成供给合作后,年均采购量从100吨到2021年达到2000吨,7年增长20倍,通过消费端上行助推供给端,促进了当地筇竹笋行业的发展和增长。

  今年,巴奴毛肚火锅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巴奴先后跟新乡县、普洱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农作物采购、政院企合作、标准化建设、产业振兴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让原产地的农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进一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