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元描述: 中国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助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为股东、社会、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引言:

中国银行,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之一,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今年以来,中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股东、社会、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将深入剖析中行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具体举措,展现其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担当与作为。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方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道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

中国银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服务实体经济更加精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中国银行始终高度重视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制定了《中国银行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工作方案》,并与服务相关区域行动方案有机结合,形成“1+N”制度体系,围绕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大力支持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支持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服务重点区域人才集聚及人员流动等多个领域,明确系列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

2. 完善保障粮食安全金融服务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银行将金融资源优先配置到粮食安全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包括支持良田改造提升,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加强种源国际合作,推动“种业振兴”行动;丰富多途径蛋白供给,践行“大食物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粮食流通“大动脉”等。

3.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中国银行围绕“民营31条”“民营25条”各项重点任务,细化落地“施工图”,坚持向民企问需问计,支持头部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着力健全中型民营企业服务机制,推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增量扩面。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1. 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强国战略,助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中国银行将推进科技与金融互促互融,打通科技、产业、金融通道作为助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在总行设立科技金融中心的同时,在广东、江苏、上海等24个省市分支机构同步设立科技金融中心,打造科技支行、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服务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

2. 绿色金融聚焦“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银行持续完善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政策支持,制定了《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和《2024年绿色金融工作方案》。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35%。

3. 普惠金融精准践行为民初心,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中国银行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依托线上线下渠道扩大服务触达,提供普惠金融综合服务。6月末,中国银行普惠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惠及超130万普惠型小微企业经营主体。

4. 老龄金融助力老有所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银行先后设立养老金融委员会,制定养老金融行动方案,修订“十四五”养老金融规划,明确了“3331”发展策略,助力深化养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年金托管资产规模分别位列全市场第二、第三,年金受托资产已超2000亿元。

5. 数字金融驱动业务模式新变革,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

中国银行进一步加速金融产品融合创新,丰富自动化做市交易策略和交易品种,持续提升交易能力。在普惠金融领域,研发“益农快贷”等重点产品,升级“惠如愿”App特色功能。在数币应用领域,加速数字人民币与传统优势业务融合高质量发展。

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高质量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银行作为中国金融“走出去”的先行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持续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当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排头兵,以更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1. 构建全球服务网络,服务外贸金融服务主渠道

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结售汇、银团贷款、离岸债券承销、熊猫债承销等领域保持市场领先。2024年1—6月,中国银行境内机构累计续做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4%,市场份额保持同业第一。

2. 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助力自贸区金融创新

中国银行在包含22个自贸区和1个自贸港的全部自贸片区均设立了自贸区分支机构,实现区位的全面覆盖。创新推出了一大批“首发、首单、首创”项目,积极打造、打响自贸区业务首选银行品牌。

3. 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中国银行先后发布《中国银行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行动方案》《中国银行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行动方案》,完善跨境人民币服务。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4.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银行持续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覆盖4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超过1100个,累计授信支持超过3410亿美元。

5. 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中国银行深层次参与上海再保险、期货、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国际化要素市场建设,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海外资产管理中心、亚洲国际债券中心等建设,助力琴澳一体化加快发展。

苦练内功、勤修外功,当好做优做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行动派

中国银行将数字金融作为一项战略性变革工程,持续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以重大战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网络安全能力提升、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提升等专项工作。同时,加快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技术架构转型,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新技术应用落地。

不断加强全球化科技支持,推动形成全球化综合化服务的整体合力。 2024年上半年,中银香港、中银欧洲的市场竞争力继续提升,南亚、南太和拉美区域机构协同发展机制、中心行与代表处协同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合力有效增强。

总结

中国银行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以防控风险为永恒主题,以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提升全球布局能力为首要任务,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做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不断开创中国银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常见问题解答

问:中国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 中国银行将数字金融作为一项战略性变革工程,持续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网络安全能力提升、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提升等专项工作,加快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技术架构转型,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新技术应用落地。

问:中国银行如何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答: 中国银行制定了《中国银行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工作方案》,并与服务相关区域行动方案有机结合,形成“1+N”制度体系,围绕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大力支持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支持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服务重点区域人才集聚及人员流动等多个领域,明确系列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

问:中国银行如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答: 中国银行围绕“民营31条”“民营25条”各项重点任务,细化落地“施工图”,坚持向民企问需问计,支持头部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着力健全中型民营企业服务机制,推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增量扩面。

问:中国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有哪些成就?

答: 中国银行持续完善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政策支持,制定了《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和《2024年绿色金融工作方案》。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35%。

问:中国银行如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答: 中国银行先后发布《中国银行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行动方案》《中国银行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行动方案》,完善跨境人民币服务。2024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问:中国银行如何巩固扩大全球化优势?

答: 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结售汇、银团贷款、离岸债券承销、熊猫债承销等领域保持市场领先。2024年1—6月,中国银行境内机构累计续做跨境人民币结算超过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4%,市场份额保持同业第一。

结论

中国银行将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股东、社会、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金融力量。